查看原文
其他

珠三角区域转型发展新态势——东莞市山区片的考察

2015-03-10 李立勋等 SYSU城市化研究院

本文来自中山大学李立勋教授等人,是珠三角系列的第十四篇,明天还有本文的续篇:珠三角区域转型新思路,敬请期待。感谢作者授权发布。


作者介绍
李立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林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马璐: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人文地理学硕士
背景问题的提出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珠三角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产业升级、区域一体化、幸福生活成为关键词,区域发展动力、发展格局与发展路径均处于发展变化中,开始新的探索。

(一)
东莞市:转型升级与空间重组
  东莞既是珠三角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典型样本,也是转型升级发展的先行探索者。  东莞以往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为“各施其能、分散发展”,一方面却又“殊途同归”、走的是基本类似的以低成本为优势、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出口加工业型工业化路子。在全球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的背景下,这种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东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经济社会双转型与高水平崛起的战略目标,在市域整体层面和镇区地方层面均开展了积极探索,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转变。  目前已经初步显现四种发展模式(路径)的探索:  1、主城区的强中心模式:以强化城市中心的集聚能力与服务功能为导向,集中资源、重点打造,主城区(大市区)成为东莞市域格局中最早显现并且基本成型的一个核心型城市次区域;  2、水乡片的一体化模式:以资源、生态、文化的相似性与发展方向的协同性为原则,通过政策引导、推进特色经济与同类型区域一体化,将来可能成为市域格局中一个特色化的次区域;  3、大园区引领周边模式:松山湖、虎门港、生态园作为三大核心(龙头)承载起组织三大次区域的角色,以松山湖为龙头的松大城市地区、以虎门港为龙头的临港沿海地区、以生态园为龙头的东北部城市地区呼之欲出;  4、超大型项目策动模式:随着粤海项目的落户,谢岗可能揭示一种超大型项目策动与带动的发展路径,并将对周边地区产生深刻影响。那么,其他地区呢?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从市域格局看,在其他板块发展概念渐渐显现的时候,东南部山区片各镇如何确立发展的题材、寻求发展的动力、建立地区的概念?
(二)
山区片:发展动力与发展路径
  山区片通常是指市域东南部的清溪、凤岗、塘厦、樟木头、谢岗等五镇,我们这次的调研将范围扩展到区位和自然环境与之相近的黄江镇。山区片是东莞市几大片区中面积最大、户籍人口最少、人均资源最多的地方,也是东莞的“东大门”和“南大门”。  在30多年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历程中,山区片各镇各显其能,均有不俗表现。塘厦先以工业重镇著称,后又以高尔夫产业成功实现服务业的开拓;凤岗发挥区位优势,成为自下而上工业化和深莞跨地居住的典型;樟木头以房地产独树一帜,吸引大量港人北上置业,相应带动服务业发展,成为繁荣一时的“小香港”;清溪成为著名的台资IT产业重镇,同时又保留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黄江形成了以国际企业为龙头、电子信息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外贸出口成绩凸显;谢岗虽然经济发展相对后进,但生态环境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在区域交通不断改善的背景下,后发优势明显。  2008年的金融海啸对以出口加工业为主导的东莞带来巨大冲击,也促使东莞坚定不移地走上转型发展之路。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东莞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战略目标,组织实施“三重”建设、水乡地区统筹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全市经济呈现稳步回升的态势。山区片各镇大力推进转型升级,“三重”建设亮点频出,资源整合力度较大,优化环境行动迅速,增资减债效果显著,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引进、积极承接深圳优质产业转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但进一步的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共同面临的问题是:未来发展的动力何在?未来发展的方向、路径是什么?
(三)
深莞惠:协调发展与空间切入
  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建设,是推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促进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要求、充分发挥深莞惠区域比较优势、提高珠三角城市群在全国和世界的地位、建设幸福广东、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要求。  在深莞惠协调发展的战略谋划中,将确立“全球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创新型区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大珠三角现代化城市群核心区”的战略定位和“两横两纵多中心”的空间布局框架。  如何实质性推进深莞惠三市的有效协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消除行政壁垒、整合区域要素资源、优化功能布局、促进优势互补和分工合作?需要对区域合作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相应的体制机制做出设计与谋划。而地处深莞惠边界地区的山区片,如何充分发挥其天然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与产业联系优势,承载起区域合作桥头堡的角色和使命,从而强化自身发展的动力,无疑是一个战略性的议题。  带着这样的问题与思考,市政协邀请中山大学教授与研究生参与,组织开展了对市域东南部清溪、凤岗、塘厦、樟木头、谢岗、黄江六镇的调研。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准备、积极交流,使调研工作顺利开展,获得了有效的信息。
态势:机遇与挑战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个极富价值的发展动向是:深圳的产业开始出现明显的空间转移与扩散趋势。在深莞惠一体化的政策背景下,这是东莞山区片发展的核心机遇,而主动对接深圳,又将使山区片成为推进深莞惠一体化的先行地区。
(一)
深圳扩散趋势明显、蕴含巨大发展机遇
  近年来,随着深圳城市定位的高端化与后备发展空间的局限,制造业的空间转移与扩散趋势开始显现。  深圳的产业空间转移与扩散有三种主要的情形:一是被动外迁。因为不景气、成本压力或者政府转型升级的要求等原因,部分制造业已经很难在深圳扎根生长,甚至部分产值巨大的高端制造业也考虑外迁;二是拓展性扩散。因为扩大产能,而深圳无法提供土地空间增量,转而到外围寻找生产空间;第三是主动性、创新性的资本扩散,比如深圳一些中小企业做大了期望上市,而深圳的土地资源基本上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其生产和运营基地甚至总部职能就必须外迁。  深圳有资本、有发展的能力、有市场的网络,但是空间受限、成本上升,这就给山区片提供了机会。山区片具有紧邻深圳的区位、优越的环境生态、相对充裕的发展空间、比较扎实的产业基础,还具有成本洼地的优势,如果主动对接,可以率先吸引深圳扩散企业特别是其中的高端制造业落户,这是山区片的历史机遇。  与此同时,深圳居民对于休闲度假与生活居住的需求也开始出现向近邻区域扩散的趋势,这也为山区片的发展提供有利契机。山区片拥有大量高品质的山地景观、生态环境以及水体资源,这在高度城市化地区尤为珍贵。针对现代都市的消费需求和特点进行整体性开发,有条件成为深圳广大消费者的理想居所和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二)
山区区位优势凸显、承接转移初见成效
  山区片各镇毗邻深圳,在借势深圳发展上具有独特优势,有着良好的经验和传统。纵观六镇发展历程,其路径差异显著、各具特色,但也有一个明显的共性:与香港、深圳的密切关系,从而反映出山区各镇在区位上的共同优势。  近两年来,在深莞惠一体化的政策推进下,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山区片的区位优势逐步显现与强化,受到大批深圳企业的青睐,深企迁址山区片逐渐成为新趋势。而山区各镇积极行动、主动对接,成效初见,态势明显。
1
与深圳的产业对接
  各镇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优越的生态环境、相对充裕的发展空间和扎实的产业基础,主动对接深圳,寻求合作机会,吸收产业资本转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凤岗:利用深圳产业转移的时机,发挥毗邻深圳的区位优势,通过提供良好的政府服务,吸引深圳优质项目、大项目落户。2012年,全镇外资企业纳税前十名中有4家是从深圳承接过来的,民营企业纳税前十名中有2家是从深圳承接过来的,出口前十名企业中有5家是从深圳承接过来的。今年以来,先后引进了中集集团、中信安、深证通、华润万家、延锋江森、唯美集团营销中心等一批优质项目,这些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150亿元,如果成功落地,税收将超过15亿元。其中,中信安准备将企业总部搬迁到凤岗镇,中集集团、深证通、华润万家等计划将企业生产和运营基地甚至地区总部迁移到凤岗镇,而延锋江森等则是依托深圳重大产业布局(观澜雪铁龙汽车产业)而落户凤岗。中集集团拟选址凤岗建设物流装备制造项目,投资总额达70亿元,预计销售收入可达120亿元,税收贡献可达10亿元。  清溪:一方面认真“选资”,争当引进企业总部的“单打冠军”。除吸引讯滔电子总部搬迁、明门集团增资扩产等市属重大项目,目前正着力推进深圳女人心公司、大为电缆集团、纳特康电子、神力能源等10多宗企业总部搬迁或设立项目,预计可带动投资近80亿元,年产值超过250亿元,创造税收10亿元以上。同时,苏宁电器华南地区物流中心、中国智能骨干网东莞清溪项目等正在洽谈当中。二是主动"引智",争当产学研合作的"单打冠军"。已成功洽谈清华、北大等产学研项目,将通过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体项目,发展创新型实体经济。其中,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签订项目协议,共建"力合清溪创新基地"项目,预计直接投资50亿元,带动技资100亿元,年产值100亿元、年税收10亿元;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签订框架协议,共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智汇谷产学研基地"项目,预计直接投资12亿元,年税收7亿元;在谈的还有华中科技大学"华溪城"科技孵化器平台项目。  樟木头:瞄准深圳成长型高新科技企业转移,镇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深圳拜访企业、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特艺达装饰材料产业园项目(承接深圳装饰产业,实现装饰工程工厂化,打造石材、玻璃及家具加工的生产基地,计划投资总额约6亿元,预计年税收可达3000万元)、协荣模具与精密塑胶制品项目(主要从事国际知名品牌的塑胶配件生产加工及精密模具研发,计划投资总额2000万美元,预计税收强度可达100万元/亩),还有一批优质项目正在洽谈中。并与深圳绿景集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投资100亿元,全力推进樟洋片区"三旧" 改造项目。连片综合改造面积284万平方米,分为四部分:一是打造成为现有工业企业总部区,二是着力承接深圳成长型科技总部和研究机构、建成高新科技工业园及服务中心综合体,三是改造建设特色商业区,四是建设高品质居民区,配套酒店、教育、医疗等功能,为深圳企业人才提供优质的人居环境,吸引外来人口特别是深圳人前来投资置业。  塘厦:推动产业发展对接深圳,利用深圳新一轮的产业外移,积极招引符合塘厦产业发展方向的龙头型、基地型、税源型项目。一是提升产业承载力,着力打造科苑城、凤凰科技产业园两大园区,探索工业房地产,努力改造好128工业区,使这些园区成为承接高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与深圳产业对接、构建产业"星月争辉"格局的集聚平台。二是狠抓"三重"建设。利用毗邻深圳的优势,重点引进一批产业链缺失项目以及总部型、整厂型企业,进一步巩固塘厦现代制造业重镇地位。2012年,成功招引安琪食品、源暄塑胶、华强信息科技、旺鑫精密工业4个市“三重”项目及中企绿色总部•莞深港基地、誉铭 新工业等多个镇内重点招引项目,其中安琪、华强、旺鑫三个项目均是从深圳转移过来的;誉铭新项目总投资达7亿多元,是塘厦积极盘活土地资源,认真落实"三旧"改造的一大亮点,实现不停产从深圳整体搬迁至塘厦。  黄江:黄江镇与深圳光明新区毗邻,同样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优势产业,在接受光明新区辐射、实现产业对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3年来,从深圳引进企业34家, 其中内资企业28家,外资企业6家,总投资额达118.35亿元。引进的企业以电子信息业为主。从深圳引进的东吴实业、银天实业等项目正在积极筹建中,欧科空调公司已于2010年7月正式投产,2012年产值近5亿元,纳税总额3100万元。  谢岗:成功承接从深圳转移的美利龙餐厨具(东莞)有限公司(年产值约850万美元)、深圳市立德宝电器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年产值约1200万美元)、东莞宝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年产值约1370万美元)、东莞创富眼镜有限公司(年产值约520万美元)等一批优质企业。
与深圳的生活对接
  随着高快速交通的发展,各镇与深圳交通联系日益紧密。山区片良好的生态和居住条件,高吸引力的房地产价格,使其成为深圳居住郊区化和外迁企业从业人员安居的重要选项,也直接支持了产业的有效对接。  最典型的是凤岗镇,利用区位毗邻与“价格洼地”优势,在镇中心区和与深圳交界地区合理开发房地产,吸引数量众多的深圳人到凤岗居住、度假甚至创业。2012年通过抽取凤岗与深圳交接区和中心区11个楼盘为样本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深圳住户共购房占近4成。2012年底,凤岗镇的深圳住户已经达到 3 万多人,约占全镇常住总人口的 9.4%。  樟木头镇充分发挥房地产业基础优势和毗邻深圳、交通方便的区位优势,提出打造"深圳北宜居小镇"的思路,协助绿茵温莎堡、中惠香樟绿洲、中惠香樟半岛、香樟1号、长虹百茶、保利生态城、丰泰橡树溪谷等楼盘约70万平方米房源推出市场,吸引深圳人前来购房置业。近三年来,深圳人在樟木头镇购房数量占总数超过四成。  黄江镇也以“莞深同城”为主题,着力抓好金地、现代花园、花样年、中惠、棕榈泉、富康、宝湖等一批优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发挥地缘价格优势,吸引众多深圳业主来黄江置业,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2012年全镇总售房3520 套,其中深圳人买房1802套,占51.2%; 2013年1至5月总售房1467套,其中深圳人买房677套,占46.1%。
(三)
主动对接意义重大、三大瓶颈亟需破解
  山区片主动对接深圳,有利于实现深莞功能互补,对两地而言是一项双赢的策略,意义重大。但随着对接领域的扩大和加深,山区片逐渐显现出一些难以回避的瓶颈因素。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有效的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山区片的发展和深莞一体化水平的提升。
区域交通不够通畅
  山区片与深圳的交通设施缺乏系统、高效的规划对接,目前主要靠自下而上自发性的建设、衔接和推动。深莞交通一体化程度不高、山区片各镇交通联系不畅已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比如,清溪与龙岗仅一山之隔,直线距离不足十公里,但交通联系很弱。在深莞惠运输一体化规划中,通过镇域仅有联系惠州大亚湾和深圳南澳镇的两条城际快速路。  另一方面,镇区之间联系也缺乏系统谋划。例如,清溪与凤岗仅有一条清凤路连接,与塘厦的断头路尚未打通。随着从莞、博深、深圳外环等高速的建设,珠三角、东莞市、深圳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清溪作为深莞惠区域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凸显,目前正大力推进清溪至龙岗区、从莞高速合水出入口至北环路、博深高速清溪出入口接东深二线的等道路建设,但道路的建设涉及庞大的资金和复杂的工程,需要争取上级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之相似,山区片镇一级推动力的局限,使交通条件成为山区片整合发展的主要短板。
土地资源约束明显
  一是后备土地资源有限。山区片各镇土地资源丰歉不均,有的镇(如清溪、谢岗)土地存量较多,有的镇(如樟木头、凤岗)则土地较为紧缺;二是土地指标约束,各镇普遍存在用地指标不足的状况,导致拟引进的优质项目难以落地;三是土地用途管制过于刚性,开发模式过于单一,配套政策不够完善,三旧改造项目难以启动;四是项目用地审批手续繁琐,造成按期竣工难、投产达标难等问题。比如,因项目用地审批手续复杂、时间长,黄江镇部分项目因此而停滞不前,严重影响建设进度。目前多个从深圳引进的项目(如东吴实业项目、舜盈光伏项目),历时2 年以上仍在筹建中。
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深圳新一轮的产业扩散和资本转移,是一个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与以往相比,进入山区片优质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对服务配套的要求明显提升。传统承接产业转移的城镇,在蓝领密集的结构下有基本配套即可,而现在高素质人才对生活品质、子女教育等有更多更高要求。新的产业人才群体,对山区片整体的公共服务水平、文化生活氛围、以及下一代高质量教育环境等,往往以迁出地深圳的条件为参照进行权衡。传统的工资、居住等招工条件,对进入山区片的优质企业发展而言远远不够。公共服务的缺失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山区片各镇招商引资工作的推进,也造成企业进入东莞后出现高端人才的流失。例如凤岗镇反映,在动员优质企业将总部迁移到凤岗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高管拿凤岗与深圳相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公办学位紧缺、公共服务质量不高、生活居住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不够便利等,不愿来风岗工作,直接影响了企业总部的迁入和人才的引进。因此,从整个山区片一体化的角度,突破镇级的局限,破解公共服务水平不高、配套设施不足、管理滞后的困境,是未来发展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投稿请在标题处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回复“0”可获得文章列表,快来试试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